全国教学诊改典型案例:创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推进特色专业教学诊改-k8凯发官网入口

 全国教学诊改典型案例:创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推进特色专业教学诊改-k8凯发官网入口
当前位置: k8凯发官网入口-凯发k8官方旗舰厅 -> 教学科研 -> 诊断与改进 ->

教学科研

全国教学诊改典型案例:创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推进特色专业教学诊改

信息来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程志强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9日 16:19

创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推进特色专业教学诊改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一、背景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内涵建设,积极打造冶金特色品牌与企业合作单位(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期间,不断创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推进专业教学诊改。专业探索建立了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多元评价、教学诊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推行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体化方式;实施了12345等符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一系列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打造了校企互聘共用混编式导师队伍,校企双方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实行第三方评价。黑色冶金技术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教学诊改,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二、具体做法

搭建平台,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成立工作组织机构

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校企联合教研室、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等机构,实行项目责任制,整合校企资源,统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1 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图

2.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双方协商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工学交替、多方评价的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院与新余钢铁集团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企合作协议书》,以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评价的双主体育人,共同培养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生。

3.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学校投入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等调研、论证、制定;学校以课时费的形式发放企业师傅带徒津贴;企业为学徒提供学徒津贴、助学金;企业投入资金用于实习设备及材料。

4.共建共享实训场所,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根据钢铁生产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学院与新钢集团公司合作,建设与完善了现代钢铁生产实训中心(省财政重点建设项目),先后投资了近1000万元,建成了专项 模拟拓展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包括烧结矿生产实训室及中控室、高炉炼铁实训室及中控室、转炉炼钢实训室及中控室、金相实验室等校企联合实训室,以及新钢公司炼钢厂、炼铁厂、烧结厂等16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内外实训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共研方案,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

1.制定招工招生方案

围绕“制订一个方案、明确两重身份、签好三方协议”,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学院与新钢公司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方案规范了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位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2.组建学徒制新钢班

按照“双向选择”原则,从统招高职新生中选拔一批优质生源组建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新钢班,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各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制定岗位标准,确定带徒师傅。

(三)工学结合,制订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1.联合构建12345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企业岗位要求,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2345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立德树“一根本”,校企协同育人“双主体”,技能、素质、职业精神“三强化”,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角色分段“四递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对接”。

2 12345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2.共同制订学徒、师傅、企业、学校四方参与的质量监控标准

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引入职业考核标准,注重从学校到实训场所再到企业岗位全过程质量监控,采取学徒、师傅、企业、学校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制定了《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运行条例》。

3.校企共建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内容,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并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出胜任工作岗位所需要的通用基础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岗位技术技能课程模块、职业拓展课程模块。课程教育融入企业项目,实施小班化、双导师制、工学交替模式。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图

4.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融入企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和实训教材

开发了《连续铸钢生产》《炉外精炼》《转炉炼钢生产仿真实训》《可编程控制器》《机床电气设备维修》《自动控制原理》6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了《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实训指导》《高炉炼铁》《高炉炼铁实训指导》《炼钢生产》《转炉炼钢实训指导》《连续铸钢实训指导》《炉外精炼实训指导》《plc实训教程》7本实训教材。合作开发了钢铁仿真实训系统、冶金虚拟仿真(vr)实训室、智能制造中心等教学资源。

(四)互聘共用,打造校企双导师队伍

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中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一线工作经历的企业导师以及具有高级职称、双师型的校内导师组建现代学徒“双导师”教学团队,其中校内导师11人、企业导师16人。“双导师”取企业岗位轮训和在校学习交替方式对学徒进行共同教学。

(五)建章立制,制订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

自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校企双方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教学诊改工作的要求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过程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保障学徒、学校、企业三方权益,依法依规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学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运行条例、学徒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学徒)考核评价办法、学生(学徒)实习安全管理办法等12项管理制度,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和教学诊改工作有序、有效、规范、安全推进。

依托信息化建设,搭建诊改平台

学院围绕专业定位契合度、专业建设影响度。人才培养达成度、资源保障支撑度、专业师资支持度等指标合理设置专业指标体系,搭建校情数据智能分析平台,使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在专业诊改中能够落地生根。通过平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监控和分析(雷达图,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以问题引领教师改进。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分析,生成专业诊改报告,教师则根据报告对自身教学方法、手段、重难点的把握进行诊断和改进,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成效

(一)形成并发展了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

学院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构建了“组织引领+制度保障+协同实施”的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形成了“学徒共招、师资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近些年吸引了更多企业主动寻求与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合作企业由省内跨越到省外、由省级龙头企业跨越到世界500 强企业。从2019 年开始,学院陆续与宝武集团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浙江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新型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二)深化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专业,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增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匹配性、适应性为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实际,制定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善了钢铁仿真实训系统、智能制造中心等满足生产性实训的实践教学条件,组建了“双导师”教学团队,制定了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学、课程、岗位、师傅、学徒、质量监控等标准,开发了基于岗位工作、融入企业特色的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训指导教材,确保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三)打造了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通过制定和执行《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校企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合作研究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校企双导师库,学校聘请企业导师进行讲课带徒,企业聘请学校导师参与技术研发,双导师共同实施教学。深化了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交流,校企互聘共用双导师的渠道更加顺畅、机制更加灵活、协同更加默契,对学校师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构建了校企12345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黑色冶金技术试点专业构建了12345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强化了专业建设,显著地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开辟了助力企业发展的崭新人才培养路径。该模式不仅在学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了推广,也拓展了学校与国有大型企业如宝武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模式。

(五)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果

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教学诊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提升,教师也取得了大量教学成果。该专业学生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赛项,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教师教学成果同样显著,建成高炉炼铁《板带钢生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钢铁生产仿真实训系统的利用》《钢铁冶炼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炉外精炼>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制与应用》等5个省教改课题顺利结题。《炉外精炼》网络课程获全省职业学院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资源有待整合优化,企业导师质量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政府专项投入和政策扶持有待加强。

(二)改进措施

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模式,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相对独立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监控相互协调的质量依存关系。校企共同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在试点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性资源的提炼优化,形成特色课程、教材、案例等,建立精品在线教学资源库,实现师徒共享,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案。充分发挥校企联合教研室作用。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合作,加强企业导师的选拔、培养、激励,对企业导师进行教师专业素质专题培训,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全面提高企业导师质量。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区域内重点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项投入和政策扶持,给予参与学徒制培养企业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提高试点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增加专项投入。




网站地图